大家好,我是龚南下!一个朝廷由皇帝,就必须要有人继承皇位,得以是国家沿袭下来,朱元璋也有驾崩的一天,他是怎样做的呢?
朱元璋从一个穷和尚当了皇帝,经常想起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。刘邦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斩白蛇起义,最后,创立了汉朝的四百年天下。朱元璋觉得自己和刘邦很相似。所以,许多事情都仿效他。第一件事是立太子。朱元璋认为,立了太子就可保证朱家皇位传下去。那么,谁当太子呢?在二十六个儿子中《有两个早亡),朱元璋选中了长子朱标。于是,在洪武元年(1368年》正月朱元璋当皇帝的同时,即立朱标为太子。第二件事是封诸子为王,把他们派到全国各童姿地方,作为张各保护中央。为此,洪武二年(1369年》四月,朱元璋制定了封建诸王的制度。三年(1370年)四月,封第一批皇子九人为玉,四子朱棣就是在这一批中被封为燕王。.十一年(1378年)正月,封第二批皇子五大为王。二十四年(1391年)四月,封第三批皇子十人为王。立了太子,又封了王,朱元璋认为朱氏天下从此可以万世一系。
朱元璋对太子标的教育很有计划。他首先在皇宫中修建了一座图书馆,取名“大本堂”,收集许多图书放在里面,又从全国各地选调知名学者,专给大子讲课,还选了些聪明的少年陪伴太子学习,最后,他本人也经常写诗吟斌,企图给太子以启发。这样,到了洪武十年(1377年),太子标二十三岁,开始见习从政。其实,早在洪武五年((1372年)十二月,太子标就已经开始见习政事,那时朱元璋就命令百官,有率首先向皇太子启奏。
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)八月,朱元璋令太子标巡视关中地区,顺便考察秦王樉在西安的活动,金色的秋天,气候凉爽,风物宜人,太子标离开京师,渡过浩浩的长江,经徐州,奔洛阳,入潼关,一路跋涉,最后到达西安。他巡察完毕,返回京师的时候,已是初冬时节。三个多月的旅途疲劳,以及繁忙的事务,使太子标原本虚弱的身体实在禁受不住,他病倒了,在床上躺了四个月。尽管朱元璋命令御医精心治疗,仍未见效,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四月,竟死了。朱元璋想到自己己经六十五岁,太子却命归黄泉,痛苦极了。一天,他实在忍不住,就在皇宫的东角门,面对群臣大哭起来。翰林学士刘三吾劝他:“您不要过虑,皇孙不是已经长大了吗?他可以即位。天下不会乱的。”出于对太子标的感清,以及立摘长于的传统习惯,朱元璋立了太子标的儿子允炆为皇太孙。允炊这一年刚刚十岁。
允坟生下时外貌有些缺陷,他头盖骨又偏又歪。一次,朱元璋摸着他的脑袋,叹粉气说:“怎么像半边月亮呢?”由予允炆聪明,学习努力,性情宽厚,朱元璋逐渐喜欢他了。当时,朱元璋的九个儿子顺序镇守从辽东到甘肃的广大地区,以备北方蒙古贵族的袭扰,他们的王号分别是辽、宁、燕、谷、代、晋、秦、庄、肃,被称为“九边”。一天,朱元璋和允炆在一起聊天,朱元璋说:“备边抵御外侮,我交给你的皇叔们管,只要边境上没有战争,你就可以放心地做太平天子。”不料允坟却说:“如果叔叔们有异心,谁来对付呢?”这一问,出乎朱元璋意料之外,他竟沉默了好大一会儿,最后才问:“你的意思怎样呢?”允炆回答:“以德争取他们的心,以礼约束他们的行,如不起作用,就削他们的属地,再不行,就更换他们的封地,这些都不管事,就兴兵讨伐。”朱元璋听了,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允坟的想法并非没有根据。他被立为皇太孙后,那些王叔们很不服气,每次返回京城,都要以长辈的口吻教训他。这使允炆不得不考虑怎样保住皇储的位置。一天,他坐在东角门,将侍读黄子澄召到面前,低声问:“叔叔们都拥有重兵,我怎样控制他们呢?”黄子澄轻轻地给允坟讲了汉景帝采纳晃错意见,削除吴楚七王之乱的故事。允坟听了十分高兴,说:“有您出主意,我就不用担心了。”
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闰五月十七日,朱元璋和大臣们议政之后,回到后宫,觉得十分疲倦,便躺在未上,略徽休息会儿。谁知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,时年七十一岁。朱元璋虽突然而死,但遗嘱还是早准备好了。他在遗嘱中写道:“我奉上天的意志,担任起皇帝的重任,三十一年来,格外小心,不敢懈息,希望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。无奈我出身寒微,没有圣人那博大的才智,虽然做了些事情,但还有许多没考虑周到。我的精力日益衰微,这使我从早到晚颤颤惊惊,很怕一些事情没有结果。现在我就要离开人世,回顾以往,也没有什么感到遗憾的事了。皇太孙允炆,性情宽厚,处世聪敏,讲究孝道,众望所归,应当继承皇位,文武大臣要同心辅佐。在封地的诸王,得到我去世的消息,不要前来京城,应当管好各自的封地。各王所属的文臣武将,都要听朝廷节制。”
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八日,二十一岁的允坟继承了皇位。改明年为建文元年,历史上称为建文帝。
原标题: 龚南下说历史:朱元璋年事已高,他如何保证皇位的传承呢
原地址:https://news.gongqq.com/history/2019/0901/680.html
龚氏全国理事会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