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麓山东麓知新村陵墓区内,林修梅墓之右后方。1982年修葺。
龚宪(1892—1928),别名龚吕,又名龚昌,湖南长沙人,少时就读长沙后入湘军第一军,迭升至副官长,湘军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,龚宪调任第三团团长,于江西九江一役大溃孙传芳军。北伐军攻克南京后,独立第二师改编为第四十军,龚宪兼任二师副师长、第四十军教导师中将师长。第三期北伐中,第40军北进至徐州,第一路军追歼孙传芳部。期间奉命将程潜第6军包围解散,卫戍南京。1928年春奉命继续北伐,于 4月15日与与敌孙传芳、张宗昌部残部激战,教导师师长龚宪在山东鱼台之战中殉职牺牲。
龚宪在北伐战争中冲锋在前、身先士卒、英勇善战、声威显赫,他率领的北伐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,让敌人闻风丧胆,堪称无坚不摧、无攻不克。龚宪阵亡时年仅36岁,因生前功勋卓越,遗体运回南京入硷,并举行隆重国葬,成为民国历史上“北伐阵亡举行国葬的第一位将军”(应该是公葬,此期有《国葬条例》和《公葬条例》出现在不同的北京、广州、武汉、南京政府里),1928年因内战阵亡的被南京政府追赠(晋)上将衔的第一人追认为陆军上将。后根据其遗霜李春芳女士愿望,遗体安葬于长沙岳麓山。原有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其举持追悼会并撰有题词:“龚将军堪称英勇善战、出奇制胜的楷模。”等字样,墓塔与碑文在“文革”中被毁,1982年修复的墓呈长方形棺椁式,由两层花岗石砌成,墓冢后有石砌长方形平顶墓碑,横嵌汉白玉碑,刻楷书“北伐阵亡陆军上将龚宪之墓”。
陶峙岳将军在书中写道:“1928年四月上旬,蒋介石亲临徐州,指挥各路人马攻略济南。经过20多天的苦战,于5月1日攻克济南。我军教导师师长龚宪,在艾亭、鱼台战斗中,亲率警卫连冲锋陷阵,臂部中弹仍不下火线,终于战死沙场。龚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,殉国时仅30余岁。”
彭铭鼎将军在书中写道:“1926年11月5日,龚团继而扫荡九江租界,俘获所有躲在英租界的敌军官兵。第二天下午,我后续部队、独立第二师第四团紧接着也开进九江。这次战斗俘敌数千,敌人丢弃的武器弹药、军需物质,堆积如山。战斗结束后的第六天,蒋介石在九江车站单独接见龚团连副以上军官时,大加慰勉并说:‘龚团长堪称英勇善战、出奇制胜的楷模。’”“大家都认为在他手下打仗,无坚不摧、无攻不克。”
“我1924年投入湘军一直跟随他(龚宪),历任连副、连长、副营等职。他任第四十师教导师师长时,我是师警卫连连长。教导师与直系军阀鏖战于鲁南,师长龚宪,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,战死于鱼台旧城基,目睹他在北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在鱼台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景。……在师长亲自指挥下向脱阵而出的敌人猛攻。反复冲杀,伤亡颇大,龚师长右臂部中弹。在包扎伤口时,我劝他转移后方休息,他笑着说;‘才为国家流这点血,就临阵退缩吗?’说完,他站起来就走,亲临前线,督促警卫连接近敌阵,用20多挺轻机枪密集射击,掩护步兵前进。双方以自动火器、手榴弹相互轰击,硝烟弥漫、震耳欲聋。龚师长挺身高呼:‘向敌阵地深入……’不幸他身犹未已,头部即中敌弹而倒地,血如泉涌,停止了呼吸。这位足智多谋、英勇善战的北伐将军,壮烈地为国捐躯了。”
(照片均为自己所拍)



原标题: 教导师师长龚宪
原地址:https://news.gongqq.com/renwu/2022/0422/5276.html
龚氏全国理事会
|